榫卯,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
榫卯结构有着久远的历史,甚至早于汉字历史。在梁思成、林徽因带领下,徒步测绘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过程中,1937年6月,在五台山发现了一座兴建于唐代的佛光寺。这座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的寺庙,其梁柱间的榫卯结构依然紧密相扣,不离不弃。
榫卯结构的运用不仅仅传统建筑中,也运用在古典家具的构造上。对于榫卯,我们熟悉却又陌生。说熟悉,是因为我们几乎都能说出几种经典榫卯的名称;说陌生,是因为我们对于榫卯在家具上的具体应用一头雾水。
Tenon structure
格 角 榫
格角榫大都使用在几、案、桌、椅等的面框架部分。桌案的边框一般分长边和短边,长边称为“大边”,短边叫做“抹头”。大边做榫头,抹头处则作榫眼,这样就把明榫放在两侧。在大边和抹头的两端分别做出45°斜边,将没有纹理的木材横断面隐藏起来,而将色泽优美的花纹的纵切面外露,给人以绝好的视觉效果。
格角榫也有明榫与暗榫之别。古代家具多为明榫,明榫有个好处,可以用楔子填入榫卯接合处的空隙增加连接强度。而现代用机器加工,可以做的比较精密,通常做暗榫。
Tenon structure
方材丁字结合
丁字结合广泛运用于横财和竖材的连接。如桌案或大柜的枨子和腿足的连接,杌(wù)凳横枨以及床围子、桌几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,都是方材丁字形接合的例子。
Tenon structure
粽 角 榫
粽角榫—明榫。三个外露面中有一个面出头的粽角榫,出头部分也常被置于不容易看见的地方,如博古柜的顶部。
粽角榫—暗榫。明式方凳、案几等3个面都外露的角,则采用不出头的暗榫。
Tenon structure
抱 肩 榫
抱肩榫是用在桌面、腿跟裙板之间连接的榫卯结构。有束腰的方桌、条桌、方几、长条几多采用。
Tenon structure
攒边打槽装板
攒边打槽装板是中国木器家具最重要的一个榫卯组合,古典家具中的桌面或凳面最常采用的结构。
薄板拼合加穿带,构成面心板。面心板装在四根边框组合后预留的空槽内,这种组合称为攒边打槽装板。这个组合实现了薄板当厚板使用。同时使木板受气候和干湿影响后的涨缩控制在边框开槽的空间内,不同季节施工,工匠会按照不同的比例预留涨缩缝隙。
这个组合的使用和推广使木材的科学化应用进一步提升,它不仅解决了木材涨缩所带来的影响,对木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也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技术。
Tenon structure
圆柱丁字形结合榫
椅子管脚枨与凳椅的腿足相交处,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、扶手和腿足的相交处等都可以看到圆柱丁字结合的例子。圆柱丁字结合的造型比较简约,在新中式家具中经常被用到。
Tenon structure
挖 烟 袋 锅
又叫“椅类搭脑及扶手末端弯曲向下弯扣”,不光有直角,还有斜角。椅子扶手、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脑部分最为常用。
Tenon structure
楔 钉 榫
又叫销钉榫,它在异位的来去榫中间横插一根方形的木销,使之无法脱开。多用于圆型家具的边框组构,以及圈椅“月牙扶手”的拼接。
Tenon structure
裹 腿 枨
两枨转角处相交将腿足缠裹。多用于圆脚家具。如圈椅,圆脚茶水柜等。
Tenon structure
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结构
这种结构在圈椅中比较常见,椅子腿足与扶手上下一体是比较考究的做法,整体强度高于比上下分为两截的结构。
Tenon structure
走 马 销
走马销用在构件的暗处夹缝中,明处看不见。比如罗汉床,用在围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,或者靠背扶手椅,用在扶手与座面及靠背与扶手间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已被很多人淡忘,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,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。将榫卯结构运用到生活中,才能感受到感受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。只有“实用”的物件,才能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
文章来源知木网,若侵权望及时告知。投稿或来厂考察请回复 “1”